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如何分析产品功能主次

本文转载自知乎,和上一篇我自己写的《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析产品功能主次》作为对比。


战略层(strategy)→范围层(scope)→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层(skeleton)→表现层(surface)来逐一分析。因为理解了最底层内容,才能右下至上逐一分析每一层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为什么表现层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要的所谓——从视觉设计师的角度做一份详细的竞品分析。


战略层——战略不仅仅包括了经营者想从产品得到什么,还包括了用户想从产品得到什么。
其中从经营者来讲,我们需要去分析产品的定位,这种定位有哪些优势,与其他同类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独特的、有差异化的竞争点。

在这个层面上,身为视觉设计师师可能很难去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所以建议在做这部分的内容分析时候,多和产品经理沟通,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竞品的定位。同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平时的使用体验,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范围层——战略层确定产品各种特性和功能的最合适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产品的范围层(scope)。这些特性和功能其实就是这些产品的特色和亮点,形成产品的最根本的功能性的竞争力。

这个层面中,其实作为视觉设计师应该已经有很多自己的见解了。平时和产品经理合作的过程中,产品提的那些折磨我们的需求,其实都是围绕着范围层提出的功能(当然其中有很多不着调的)。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对这些功能的使用体验来逐步分析竞品是如何有之前得出的战略层的结论来建立这些功能性的差异。同时如果两者有差异,也可以根据这一层得出的结论来辅助修正战略层的分析。(这部分最好是能有一些数据支撑自己的分析,比如竞品与自己产品类似功能入口的点击率数据,产品的日活等等,这些数据都可以找与自己对接的产品经理来拿到)

结构层与框架层——框架是范围(功能)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产品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比如框架层定义了页面中各个元素的排列方式,而结构层则确定哪些类别应该出现在那里。

这两个部分作为视觉设计师来讲就更加清楚了,首先对于结构层其实就是整个产品大的结构——比如首页、发现页、个人页中大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由不同范围层的功能需求,及功能优先级决定。而框架层具体指的就是解决一个交互问题所采用的具体交互解决方式,不同的框架和结构决定了整体产品操作使用中的差异化操作体验。这一层对视觉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往往不同的结构排布都会影响页面整体的风格



上面提到的这些其实都不是我们视觉视觉师的职能范围之内的东西,但是由深入浅的这些层级分析对视觉设计的影响却又同时由浅及深。在每一个层面中过渡中,我们要分析的那些问题由抽象变得越来越具体。随着层面的上升,环环相扣,我们要做的决策就一点一点地变得具体,并关系到越来越精细的细节。最后就到了最后的 表现层——就是视觉设计师的具体工作职能。

在表现层(视觉设计)中要分析的内容详细的又可分为:性格(DNA)→设计手法→色彩体系→布局结构(与交互有一定交叉)→细节优化(修正色彩、布局结构)。这个流程和平时在工作中设计一个全新的产品或者迭代一个大版本的设计流程很类似。



评论
热度 ( 2 )

© 姜风遥 | Powered by LOFTER